U17国足初战失利,备战困难遭反击,两度失守原因何在?
在备受期待的首战中,U17国足却未能为观众们献上预想中的精彩对决,最终以1比2的失利落幕。其表现与在预选赛中的风光相去甚远,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U17国足如此大的差距呢?
分析起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备战期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支队伍在和平杯和U17亚洲杯预选赛中表现出色,赢得了众多球迷和媒体的喜爱,球员们也充满了自信,甚至高呼夺冠的口号。然而,与沙特的对决中,无论是明星球员如艾比布拉、魏翔鑫,还是整体队伍,与预选赛时大相径庭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具体到比赛中的数据,尽管U17国足的控球率达到了50%,但全场仅有6次射门,其中3次射正。反观沙特队,他们14次射门中8次射正并打入两球。对比预选赛中对阵韩国的一战,U17国足的控球率高达60%,射门与射正次数也远超对手。面对实力更强的韩国队时,他们踢得更为自信,展现出了技战术的优点与个人能力。
U17国足的备战过程中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三水集训期间就遭遇了四名球员的伤病问题,训练基地的草坪条件不佳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另外,因主力球员受伤导致的训练与热身赛数量的减少、未充分进行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热身等都暴露了球队在备战方面的不足。当球员来到沙特时,比赛地的海拔高度以及极端气候环境进一步考验了他们的体能与适应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主办方采取了“盘外招”,如未让U17国足球员进行踩场训练并拍摄了他们的训练内容。这使得对手教练组对U17国足的战术了如指掌,进一步影响了比赛的进程。
在战术层面,U17国足由攻转守时出现了问题。沙特队利用两次反击成功破门,而U17国足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显然出现了问题。无论是球员的配合失误还是教练的战术安排失误都为失利埋下了伏笔。同时,《足球报》也指出球队踢得过于复杂,缺乏效率,面对反击速度快且个人能力强的沙特队时显得力不从心。
尽管球员的个人能力与战术能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下滑,但首战的失利无疑是备战期间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叠加结果。现在的问题是,留给教练上村健一备战下一场生死战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天。他必须迅速激活球员状态,否则一旦负于乌兹别克斯坦队,U17国足将面临提前出局的风险。这无疑是对教练团队和球员们的一次严峻考验。